当前位置:»论坛 城市前线 六安杂谈 帖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正能量] 皖西学院两个女寝室考研全员上岸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5-4-1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岸了上岸了!我们都成功上岸了!”4月11日,随着最后一份调剂录取通知下发,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两个寝室群里,欢呼声此起彼伏,110和201寝室的11名女生,在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全员告捷,成功“上岸”。她们不仅是朝夕相处的室友,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用坚持与拼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456_看图王.web.jpg
集体合影
黄小宇因实习缺席

110寝室


201寝室

王月浙江工业大学

孙奕南京中医药大学


夏桐天津中医药大学
黄字妍安徽中医药大学
黄小宇江西中医药大学
阮关蕾安徽中医药大学
王婷婷浙江中医药大学

邢运月南京中医药大学

杨娜中国药科大学

管恒天津中医药大学

方斯洋浙江中医药大学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去年3月一开学,我们就决定一起备战考研!”11位姑娘是一个班的同学,决定一起备考后,她们每天一同奔赴图书馆,抢占自习室“黄金座位”,制定详细到每小时的学习计划,相互监督完成,周末轮流分享专业课思维导图。


备考期间,两个寝室长主动整理历年真题,建立“错题共享库”,她们利用专业实践优势,将大别山中药材资源调研项目与考研复习结合,在备考中融入实地采集的标本数据,她们互帮互助,互相督促,分享学习课程以及相关资料,学习氛围十分浓烈。后期她们一起进行模拟考试,以考代练,寝室还自发组织“模拟复试擂台赛”,针对性提升面试表现,及时检验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同样的作息时间,以便她们互相督促。


“有时候遇到难题,自己一个人想不到思路的时候,就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多了很多新的思路,学习也变得不再枯燥,有了更多的成就感。”提起考研的一路备战,她们一致认为,不仅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还有大家一起奋战的功劳。榜样力量
互卷才是成功的真谛
“管恒是我们的学习标杆,整本书翻到烂了还在看,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看到她那么认真,我们也会不自觉的就紧张起来。”谈及11个人中谁最努力,大家纷纷看向管恒。

此次考研,管恒以专业第四的成绩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说起自己的考研之路,她说道:“我最深刻的体会,是选择考研这条道路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提前制定计划和每日完成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在考研初期要尽全力去备考,每天都要坚持背知识点,要听更多的课程、刷更多的题目,将一切的学习计划前置准备,这样才不会在考研最后几个月兵荒马乱。”



当被问到考研期间遇到的困难时,大家都表示考研之路道阻且长,从暑夏到凛冬,在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学习下,和多数考研人一样,难免会有压力和焦虑。当学不下去时,她们就会暂时放下书本,回到寝室刷刷轻松视频、好好休息,或者晚上大家一起出去散散步聊聊天,排解一下自己压抑的情绪。

“印象最深刻的是暑假快结束了,下了一场大暴雨,那时候大家学了很久,很疲惫也很迷茫,我们一起打着伞,在月亮岛走了一大圈,彼此聊天吐苦水,说了很多话,第二天睡醒,继续学习,刷题背知识点。”虽然只是简单的散步,但那天晚上成了她们彼此最美好的记忆,考研这条路,她们也是一直这样相互鼓励,调节心态,携手共进,最终取得了双寝室全体考研上岸的好成绩。

大学四年时光,11位姑娘始终携手共进。黄小宇是班长,平时一直主动帮助老师,服务同学,两个寝室共同备考的路上,她一直给大家加油打气,给足“情绪价值”,她不仅是班长,更是大家的“情绪加油站”;黄字妍担任团支书,工作能力突出,是老师们的好帮手,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认可;夏桐是思政委员、王月是权益委员,她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也很强,黄字妍、杨娜、邢运月更是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她们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我,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深耕大别山中医药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科研反哺”的特色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学生匹配研究方向契合的导师,从院校选择到复试调剂提供全流程指导。

2024年,学院更联合六安市长三角一体化产教融合基地,为学生提供中药材种植、炮制等实践机会,使其在考研面试中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学院建立的“考研互助生态”成为关键助力,除定期举办“研途有你”经验分享会外,还设立“考研自习专区”,配备专属图书角与心理咨询服务。

破茧成蝶
冷门专业的“热”突围
“努力真的会有结果!”大家感叹道。当提及11人全部上岸时的心情,她们都真诚地为彼此高兴,也庆幸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我们是陆续知道彼此被拟录取的消息的,一次次好消息都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肯定。”夏桐激动地说道,“比自己上岸更开心的是我们11个人都上岸了。”

“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我们彼此的鼓励、督促和坚持,也离不开学院老师的帮助和父母的支持。”王月感叹道。

面对外界对中药学专业“就业面窄”的质疑,孙奕表示:“中医药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既能在实验室解析药效成分,也能扎根乡土推动产业升级,何愁没有用武之地?”

全员上岸的11名学生中,研究方向聚焦于“中药创新制剂开发”“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研究”“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上岸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路还很长,未来大家仍需继续努力。从大别山的“百草园”到双一流高校的实验室,这两个寝室的故事,是皖西学院“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学在大别山将成为校园新风尚。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培育更多“知本草、懂科研、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医药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媛媛 张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