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前线
›
六安杂谈
›
帖子
返回列表
[百姓关注]
紧急提醒!这个“习惯”让阳后重症风险猛增!
[复制链接]
马头的刺猬
马头的刺猬
当前离线
积分
1812
分享到:
发表于 2022-12-3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熬夜致感染后住院概率增466%
近日最新研究指出,常熬夜的人“阳”后,入院治疗的概率增加466%。
研究显示,
经常熬夜、上夜班,虽然不会增加感染新冠的风险,但“阳”后的重症风险显著提高。
该研究分析了来自四大洲、15个国家的7141名参与者,
包括中国
(香港地区)、美国、巴西、法国、德国等,其中共有1134人感染新冠。
结果发现,
在轮班/夜班工作者中,新冠感染率为22.5%
,略高于常规日间工作者(17.0%)和非定期日间工作(17.3%)。
轮班/夜班工作者一旦感染,发展为中症甚至危重症的风险,以及感染后症状超过8周的可能性更高。
具体来说,
与常规日间工作的参与者相比,轮班/夜间工作者从轻症发展为中或危重症的风险会升高171%,需要入院治疗的概率显著增加466%。
研究人员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昼夜节律紊乱对免疫系统产生着巨大影响。该研究也从侧面提醒:
感染新冠后更不能熬夜!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指出,
新冠转阴并不意味着和病毒的战斗结束,刚转阴后身体进入了一个相对脆弱的时期,生活和工作节奏都要放缓,不要熬夜。
“阳康”后这些东西不要立即吃
除了注意休息,饮食也要注意。
新冠感染初愈后,身体仍需要大量营养,来保证免疫系统的能量供给。医生建议,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和液体,增加能量的补充摄入,比如
适量地吃鸡蛋、喝牛奶、补充蛋白粉、维生素C等,来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
但医生也提醒
食补不能操之过急!过量食补、大吃大喝或致疾病复发!
感染期和康复期可能会有食欲下降、腹泻腹胀、味觉和嗅觉减轻等情况,但在康复期千万不能大补特补,因为生病脾胃相对较虚,
大补不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
。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康复期是指核酸检测结果转阴后的7至10天。康复期不能大补,也不能大吃大喝,这对身体的康复也不利,
甚至出现“食复”
,即不正确吃东西导致疾病复发,比如出现发烧的症状,尤其是
青少年急于吃油炸类、辛辣、烧烤等食品,更容易出现“食复”。
专家建议,“阳康”期不要大吃大喝,特别是
不要吃油腻和肥甘厚味的食物,三餐规律,饮食清淡,营养均衡,每天要保证有谷物、优质蛋白食物和水果蔬菜,帮助体力恢复。
不建议选择油腻、辛辣、腌制等重口味的食物来开胃。
对于一些本身食欲就不太好的老人来说,恢复期可以多吃一些有营养、易消化食物。
“阳康”后该怎么吃?加强蛋白质摄入
“阳康”期怎么饮食才科学?“要把营养管理贯彻整个感染防治前中后全过程。”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说,感染后,人的食欲会减弱一些,出现口苦、消化能力减退等现象,难以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补充营养。于康建议,
一是少量多餐,以尽量达到平时食量;二是尽可能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
症状好转了,胃口有所恢复,这时可以选择酸奶、蛋羹、面条、加肉末的面片、鱼肉、豆腐等,让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慢慢提升。康复期营养补充要稳妥。康复期的食物也要做到细和软,吃饭要细嚼慢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再慢慢恢复到正常的饮食水平。
康复初期,如果食欲不好,建议少食多餐,可以在上午九、十点钟或者下午两、三点钟吃一小份坚果、牛奶、酸奶、水果等,帮助保证充足的体力和营养的摄入。同时还要注意胃口恢复后不应暴饮暴食,饮料、零食要节制。
于康建议,老年人平时饮食要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化、保持荤素搭配,在正常的饮食基础上,可以考虑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蛋白粉、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剂等,有助于保持身体抵抗力。
来源:生命时报、杭州市中医院、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