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天气转冷,使用煤炭取暖一定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六安已经发生好几起事故了!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2-1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煤气中毒又称之为一氧化碳中毒,其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是一种无形“杀手”,如果被人体大量吸入,就会引起严重缺氧,后果不堪设想。就在前几天,一位老人因为在室内使用蜂窝煤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好在抢救及时,目前老人身体已无大碍。那我们也在这里提醒大家,晚上取暖真的要特别注意,尤其是不要把煤炉和炭盆放在密闭的房间内。
这位78岁的老人张某某是霍邱县城关镇人,因为最近天气较冷,老人在睡觉前把煤炉放进了房间,第二天早上9点家里装修的工人觉得很奇怪,老人怎么还没起床?在打开房门后才发现老人疑似煤气中毒。
老人儿子:房间很小,门窗都封闭的,就一个煤炉,发现就神志不清了。
微信图片_20201218100236.jpg

据老人儿子介绍,当时他们就立刻拨打了120,当老人被抬上车时,已经口吐白沫了在霍邱当地医院经过短暂治疗后,老人又被送往六安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在经过高压氧的治疗后,老人身体已无大碍。
老人儿子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之前已经多次提醒过老人,但是由于年纪较大,老人忘了这件事。而随后记者也了解到,除了老人张某某之外,近期六安市人民医院还有一例相似的病例。
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戴本军:另一例是烧炭火,用炭火取暖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
微信图片_20201218100241.jpg

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从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入后中毒。
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戴本军:燃烧炭火或者煤炉取火,产生的一氧化碳进入我们体内,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氧气大200倍到300倍,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会造成大脑缺氧,会出现一定后遗症,严重的会出现痴呆甚至死亡。
不过记者也发现,尽管我们每年都会进行知识普及工作,并且会报道相应的病例或事件,但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每年仍然会发生。
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戴本军:这样一般都是郊区和山区比较多,城区大多数是电取暖。特别是山区,取炭比较方便,炭火取暖还比较多。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比较多一点,一个是意识不强,老年人一个人在家,不容易及时发现,所以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微信图片_20201218100244.jpg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呢?市人民医院医生介绍,市民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一定要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要多多叮嘱,在老人睡觉时帮忙检查,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戴本军:炭火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炭火不安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通风以后,完全燃烧以后,就生产二氧化碳。睡眠的时候不要(使用)炭火,人在睡眠的出现症状往往不容易发现,炭火取暖轻度中毒是出现头晕不适,睡眠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深度中毒,脑神经的损坏。把他抬到通风的地方,打开窗户,脱离这个环境,昏迷的病人及时送到医院治疗。
微信图片_20201218100246.jpg

的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多在偏远落后的区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对于使用电视或网络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观性较差。这就不光需要我们媒体来做科普宣传,更多的可能是需要当地村干部入户宣传,同时老人的子女也要多关心老人、和老人沟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发表于 2020-12-18 1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还是要多提醒老人
发表于 2020-12-18 1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谢谢。我来和我爸妈说一下
发表于 2020-12-18 1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收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谢谢了
发表于 2020-12-18 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尽量用电
发表于 2020-12-18 1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电要钱呀,有几个老人舍得用电
发表于 2020-12-18 1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多提醒爸妈
发表于 2020-12-18 1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小伙123 发表于 2020-12-18 10:22
电要钱呀,有几个老人舍得用电

说到点子上了
发表于 2020-12-18 1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谢谢提醒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