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百态] 看看你和孩子是怎么沟通的?(附应对姿态的第1种)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8-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不可否认,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教育环境,这个教育环境,将主导孩子的未来,英国有一句谚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的命运。这句话并非耸人听闻。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治疗大师,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沟通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事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应对姿态,经过她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不恰当的4种应对姿态。


这4种应对姿态涵盖了我们家庭中所有的不恰当应对姿态,在我没有更多学习和成长之前,我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几乎都是这4种,而且经常4种手段结合,讨好不成就翻脸指责,指责无效又开始讲道理,道理讲了半天,发现无回应(杠须头、杠末憋)然后就生气的走开了(打岔)。而这4种应对姿态,在我们的家庭环境中反复上演,它往往是家庭沟通问题的源头。


今天我先说说第1种应对姿态:指责

“你就不能用心点吗?”
“你总是要我不断的提醒你,烦死啦!”
“快点,要迟到了?”


所有的指责都是一种否定和对他人的贬低,而被否定和贬低的人是什么感受?生气、难过、害怕、愤怒……


当孩子年纪还小,无力反抗的时候,他只能忍受这种被否定和贬低的感受,可被贬低和否定的时候,他内,心拥有这些感受的时候,他能安静、平和、专注的做事情吗?


当指责成为一种常
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养育环境呢?


若一个家庭中,经常有一个人用指责方式来应对,势必带来压抑和愤怒。

在长时间的应对环境之下,孩子往往会习得相应的本能的生存模式。有的孩子或许会顺从(讨好);有的会愤怒的怼回来(指责);很多会完全不做声。


当我们习惯于指责孩子,时间长了,指责往往就开始失去效应。妈妈的沟通只能靠提高分贝、愤怒、甚至恐吓才能让孩子得到一些反应。而孩子长期的压抑,在他无法忍受,或者学习到更多的应对方式,他就会以愤怒或者隔离、冷漠来对待你。


叛逆也许随着孩子成长和身体的发育而到来。但那不过是他试图冲出他所感觉到对他的压抑和限制而做出的本能反应。所有孩子的叛逆不过是对你指责的反抗,或者是父母疆域已经无法停下孩子的这架飞机。


当我们已经成为孩子成长的束缚时,你所认为的叛逆就开始发生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比如一个爱指责的妈妈往孩子身边一站,孩子的身上会发生什么?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预见让人害怕的事件时,孩子大脑的自动化反应是分泌皮质醇,以调动身体来对抗即将的那种让他曾经感觉到害怕的经历。这样的状态往往是无意识的,就好像你拿一个纸头朝人家的脑袋扔过去,他下意识的抬手保护自己的脑袋一样,一万次他都会采用这样的保护动作,除非他意识到那不过是个纸头。


当你前一秒骂完孩子,后一秒孩子能就平和安静的去做作业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有身体分泌的激素,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去释放,缓解。所以,当你骂完孩子,孩子就需要一段时间,去把所有的身体激素释放完。这个过程,孩子是无法专心,平和,稳定的做作业的。科学研究发现,皮质醇的长期分泌会阻碍孩子身体的发育和成长。而且所有的慢性疾病几乎都是心理问题所引起的生理失调。


所以生活中很多父母无意识的指责,不仅仅是对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干扰,更是对孩子身体发育的一种干扰,对身体和大脑神经发育的一种干扰。


科学家对大脑神经的研究表明。当孩子处于专注喜悦,平和的状态。身体分泌的是,脑内吗啡这种激素,而这种激素是有利于修复和激活大脑的神经细胞,更促进大脑神经突触的发育。--《脑内革命》


当然,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所采用的应对姿态。无疑也会让孩子习得这一部分。在今后,她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也会无意识的使用这样的模式,去应对他的孩子。这部分我们可以检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养育孩子的应对方式,几乎都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习得来的。


有一个很困难的现象就是,年龄层次小的家长往往意识不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从初中开始,很多来求助的家长说孩子现在天天和我吵架,一说话就吵架,还有一部分家长面对的孩子可能已经很不愿意和他们说话了。当我每次面对这样的家长时,我也会感觉比较无助,因为关闭对话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想要改善他,会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这样的又父母往往是很焦虑的,非常急迫的想要处理这样的状况。我只有告诉这样的父母,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吧!


那么我想要分享一点,我们如何去改善我们对话过程中这种指责的模式呢?

1、首先要安顿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如果大家意识到需要改善自己,那就请联系我学习吧!)

2、对于改变指责的对话模式,比如当你和孩子说:“快点,又要迟到了”。


换一种说法是:“宝贝,现在7点钟了,发生什么事了,你还没准备出门,妈妈担心你会迟到。”


上下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什么呢?快点是催促,催促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指责,指责是对他人的贬低和否定,你怎么这样子,你让人讨厌。被指责的人有意无意都会生发出对抗的感受来。


而下面这种表达方式,你告诉孩子几点钟,让孩子自己去觉察时间来不来得及,“发生什么事了”引发孩子对自己前面做了些什么事有所觉察。而且你说我担心你会迟到,只是说你的感受,这个感受里还带着某种程度的关心。


沟通的时候,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呈现客观事实,这样的表达往往是不具有攻击性的。而且引发孩子的觉知,是沟通过程中最深刻的部分,能培养孩子觉察和自我负责的能力。


对话的最好方式一定是关注到自己、关注到他人、关注到情境。(其余3种不恰当的应对姿态留待下次分享)




u=2711050382,607947117&fm=26&gp=0.jpg

发表于 2019-8-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看到的现实是父母研究的越多关心的越多的越难有出息
发表于 2019-8-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现在教育孩子和以前相比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是生下来,有吃有穿就好了,现在是大家都在攀比,你花一万我花十万,苦了没钱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