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坛 城市前线 六安杂谈 帖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闲聊杂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医路漫漫,唯愿你我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7-2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氧气!有氧气吗?快帮我们把氧气接上!”一阵慌乱的呼喊声,打破了病区原有的平静。

值班护士王庆云迅速起身,动作娴熟地为孩子准备床单位,连接氧气,心电监护......

这个孩子大家并不陌生,是病区的“常客”了,15岁,骨恶性肿瘤晚期伴两肺转移,大量的心包积液,反复多次化疗最终也没能抵抗病魔的侵蚀,现在呼吸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脱了氧气,病人坚持不了多久。

“我们是从上海医院赶回来的,胸闷咳嗽的症状已经持续快一个月了,孩子也是受罪受怕了,在家里死活不愿意去医院,实在挺不住才同意去住院,在医院住了两天,那边的医生说孩子情况已经很不好了,劝我们放弃治疗;但是看到孩子这么难受……”孩子的母亲低下头,强忍着哭泣,哽咽着说。

“上海那边的医生说孩子心脏里有水,要拿针抽出来,医生先后准备了两次,抽水的针都拿好了,但因为心率太快,风险太大,最终都没有做成。我们现在也很矛盾,是穿刺抽水还是不抽?是继续治疗还是回家......”。说到这,一个坚强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泪水伴着心酸与无奈,不住地流了下来。

医生办公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纠结、无奈、痛苦,各种复杂的情绪充斥着这间屋子,在家人沉寂了几分钟后,吴德平主任语速不快,但掷地有声的说:“治,不治怎么办,这么小的孩子,回家等着么?穿刺有风险,不穿刺连机会都没有了。我们会认真细致的操作,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联系B超室,准备心包穿刺引流。”

微信图片_20190722090951.jpg

陈方鹏是孩子的主管医生,他跟孩子的父母了详细说明了心包穿刺的相关风险及适应症,以及病情的紧迫性。如果我们都放弃了,那孩子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也许孩子最终还是会走,但是,我们争取了,给孩子减轻痛苦,这是我们医者应尽的责任。

也许是因为医护人员的真诚打动了孩子的父母,也许是对自己孩子的爱实在无法割舍,孩子父母最终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字。排除相关禁忌症后,陈方鹏立即联系超声科孔令权和陈沛东医生,在超声准确定位、引导下,陈沛东驾轻就熟地将穿刺针刺入心包积液、拔出针芯、抽出少量积液、插入导丝、拔出针鞘、用扩张导管扩张针道、顺导丝插入引流管、接三通管、接引流袋后引出大量黄色液体,整个操作过程中,两人默契配合,动作娴熟,一切顺利,没有给孩子带来过多的痛苦。术后,孩子胸闷气促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增快的心率降了下来。

“在上海时那边医生顾忌的各种风险问题,在我们这还是一样存在的,孩子太小了,受了不少罪,能做一点,减轻他的痛苦,那我们都得尽力去做。”陈方鹏医生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这是孙思邈几百年前在《大医精诚》里说过的一段话,在如今的医疗行业中,大多数医护人员如履薄冰,能够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不把自己的风险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的为病人考虑,吴德平主任、陈方鹏医生、孔令权医生和陈沛东医生的做法是我们的榜样


医路漫漫,风险常在,成功亦常在,误解常在,感恩亦常在,唯愿你我都能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发表于 2019-7-22 2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医生,你们辛苦啦!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