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前线
›
六安杂谈
›
帖子
返回列表
[百姓关注]
警惕!上厕所千万别随意玩手机!原因很扎心......
[复制链接]
泡泡
泡泡
当前离线
积分
1422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8-2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早起醒来第一个要摸的是什么?
晚上睡觉最后碰到的是什么?
那绝对是手机
很多人对于手机的宠爱
远远不止如此
他们甚至把手机当成
如厕时间的“标配”
两者搭配后
如厕这件事仿佛
也变得令人无比期待了
聊天、刷小视频、玩游戏
……
不知不觉
如厕的时间越来越久
从5分钟到15分钟再到半个小时
但是
如厕时间玩手机一时爽
日积月累就惨兮兮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接着往下看
大便玩手机容易得痔疮?
上厕所玩手机
会增加得痔疮的风险
。研究表明蹲坑时间超过3分钟就会导致肛门部位的静脉充血淤血,从而诱发痔疮。
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排便姿势长时间不变,从而使肛门充血。另外,肛门充血状态会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对身体发出排便信号,导致肛门有坠胀感。更严重的是肛门长期充血坠胀,还可能会
导致直肠黏膜脱垂等疾病
。
除了痔疮,上厕所玩手机还会一不留神就错过难得的“便意”,便再怎么“努力”都找不回来。
尤其是
对于排便困难者
,越是想通过玩手机来消磨等待的时间,越是会刻意地抑制“便意”的产生,时间久了,“如厕”—“便意”—“排便”的条件反射便会减弱甚至消失,导致便秘。
另外,
上厕所时间久了,“腿发麻”的酸爽感相信不少人都体会过
。这是因为在如厕时,血液循环阻力增大,细胞出现了供氧不足,就会有“腿发麻”的感觉。
如果长期排便时间过长,
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也会增加,严重可致命
。而且,蹲坑时间长,血液会向下涌,在突然起立时还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短暂的脑部供血不足,有头昏脑涨的感觉。
对于具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长时间如厕造成的久蹲或久坐,都会增加心脏肌肉的耗氧量,严重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
在厕所呆久了会被微生物感染吗?
不管厕所表面看起来多么洁净如新,依然防不住微生物的存在。
厕所是多种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场所,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诺如病毒等都可能大量存在,从而引发腹泻、哮喘以及妇科疾病等。
在厕所里玩手机就很容易被这些微生物“盯上”,它们会附着在手机上,通过皮肤的接触沾到手上,当沾了致病微生物的手接触身体其他部位时,就可能传播一些疾病。所以,
上完厕所不仅要洗手,最好还要定期清理手机表面
,
去除附着的厕所微生物。当然,最好的做法就是上厕所不带手机。
上厕所最好别超过多长时间?
正常排便时,一般只需3-5分钟
,
如厕结束后不再产生便意。
但是,当肠道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病变时,正常的肠蠕动减弱,增加粪便在肠道的停留时间,肠道粘膜会过度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使其变得更加干燥,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
最终,就会导致便秘以及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通常建议每次如厕的时间为3-5分钟内
,如果超过5分钟还没有便意,应马上起身,等有感觉了再去厕所。
大便总是时间久怎么办?
大便时间太久可能会引发很多疾病,如果你的排便过程总是需要很久,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培养排便反射
排便反射可以让排便更规律,排便过程更顺畅。
可以选择一天的某个固定时间(如早上起床后、早餐后或其他时间)如厕,这样身体会逐渐适应,一到固定时间就会产生“便意”。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排便反射过程中,最好也要5分钟以内。
均衡饮食
便秘人群应多摄入粗粮,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菠菜、火龙果和猕猴桃等带籽的水果。同时,还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辛辣食物。
增强运动
久坐不动会使肠道蠕动也变得越来越慢,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水分被进一步吸收,体积也会变小,对肠道壁的刺激减弱,加重排便不畅。规律运动有利于排便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
上厕所长时间玩手机
容易得痔疮
还可能会被微生物感染
对于长期便秘者
应尽早去专业医院就医
警惕肠道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清晨小草
清晨小草
当前离线
积分
475
发表于 2020-8-20 1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