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关注] 今日小暑 | 觅一方清凉,守一寸光阴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7-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28.jpg


2020年7月6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小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一候温风至——小暑后,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围绕在人的周边,躁动不安。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37.jpg



二候蟋蟀居宇——在火热的七月,蟋蟀也嫌热,不得不避到人类居住的庭院墙角,以期找到阴凉的一角避暑。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40.jpg


三候鹰始鸷——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所以,小暑后很容易看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43.jpg



小暑习俗


食 新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47.jpg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舐 牛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50.jpg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 暑 羊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52.jpg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小暑养生

小暑,火居其位,易引发肺病,引动火邪。阴虚火旺、肝火旺的人尤其容易引动火气。所以小暑要清虚火、补肾水、祛湿热、聚肝肾之气。这时喝三豆汤最好不过。

微信图片_20200706080854.jpg


小暑已至,盛夏的帷幕已经拉开。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平静的内心,到哪里去,都胜似闲庭信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