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前线
›
六安杂谈
›
帖子
返回列表
[闲聊杂谈]
紧急通知!这项灾害导致六安累计113.6万人受灾!
[复制链接]
清醒着失落
清醒着失落
当前离线
积分
725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10-3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六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转发
省防指关于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
六防指电〔2019〕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六安开发区管委,市直有关部门:
现将省防指《关于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皖防指明电〔2019〕14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自8月12日以来,全市面平均降雨量68.2毫米,较常年显著偏少,各地河、湖、库、塘蓄水量持续下降。截止到10月27日,六大水库总蓄水量约13.03亿方,比常年少四成;全市累计因旱受灾人口113.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9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4.6万亩;因旱需生活救助75355人,其中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15485人,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经市防指研究,现将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旱情动态分析预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旱情分析,发布近期天气情况和旱情预警。建立市、县、乡镇三级农村饮水情况日统计、周分析制度,对供水工程水源只能维持10天内的要提前统计预警,并根据当前及预测的蓄水和用水情况,对年底前城乡供水形势进行动态预测分析。
市防指相关成员单位要定期组织人员力量前往各县区实地查看旱情,尤其对旱情较重的史河灌区尾部、江淮分水岭等地,重点分析灌区供水和农村饮水保障情况,对全市规模以上水厂进行全覆盖调查复核。
各县区要认真做好旱情监测,加强抗旱供水工程维护、水源调度和灌溉指导,逐村逐户落实抗旱保供水应急措施。各县区相关部门要每天安排技术力量深入旱区调研,第一时间将旱情、用水情况反馈到市县防汛办和水利局,为科学安排灌区调水提供依据。
二、科学优化水资源调配
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源的科学调度和配置,根据供水能力和需求合理调整供水方案,积极协调省淠史杭总局加大灌溉供水流量,做好调水输水等协调配合工作,补充汲东、沣东、沣西干渠水源。淠河、史河、杭埠河灌区、中小型水库要优先保证人畜饮水。
六安城区橡胶坝降坝放水需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适时解决淠河下游用水问题。各县区要全面开启国营和集体泵站从自然河道、湖泊提水灌溉,对水量短缺的规模水厂要采取分时段、分区域供水。
三、全面落实抗旱责任和措施
市防指领导要按照责任分工立即到联系县区开展抗旱救灾减灾督导指导。
县区要因地制宜采取实施水厂联网、管网延伸、恢复使用老井、打新井、实施或申请调水、提水、组织送水、群众挑水、人工降雨、挖渠引水、调整供水方式等应急抗旱保供水措施,确保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 应急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灾情日报告制度,全面核查灾情,强化灾害救助;
◈ 气象部门要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 农业部门要科学指导秋季田间管理,适墒造墒播种,积极做好保险理赔工作,保障贫困户受灾不减收,减少群众损失;
◈ 住建及城管部门要做好城市供水保障和节水工作;
◈ 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抗旱投入;
◈ 宣传部门要加强抗旱节水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抗旱工作的统筹领导
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按照皖防指明电〔2019〕14号文件要求,按照已启动的抗旱Ⅳ级和III级救灾应急响应要求,统筹做好抗旱蓄水保水和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完成所确定的各项牵头工作。
各县区政府要切实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指领导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旱情,亲临一线指挥抗旱救灾工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和《安徽省抗旱条例》规定,进一步强化领导、压实责任、科学统筹、强化措施、广泛宣传、严肃纪律,确保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最大限度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全力打赢抗旱攻坚战。
2019年10月2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