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前线
›
六安杂谈
›
帖子
返回列表
[闲聊杂谈]
身为安徽人,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关于家乡的冷知识?或者你还知道其他的有趣冷知识?
[复制链接]
黑胡椒用完了
黑胡椒用完了
当前离线
积分
51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7-3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安徽和江苏原来是一个省。
在清朝以前安徽是江苏是一个省——江南省,范围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还包括浙江的嵊泗列岛和湖北江西的部分地区。江南省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区,经济相当发达,到了清朝初期,由于天下初定时局不稳,而江南省又占据着全国三分之一的经济资源,顺治帝为了削弱势力平衡经济加强管理,决定分开治理,于是江南省被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后来“江南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称安徽省。
二:呈坎
安徽的中国风水第一村。
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集自然八卦与人文八卦于一体的千年古村,有的人享受迷失在八卦村巷道中的感觉,亲身感受徽派建筑的一点一滴。
“十有九迷路,留在呈坎富”来到呈坎这样一个藏风聚气,纳四水于村中,聚水聚财的千年古村感受八卦迷阵的神秘吧!
三:金寨县
安徽面积最大的县。
金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县。
四:十大名茶有一半都出自安徽,绿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红茶有祁门红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那我就很凶
那我就很凶
当前离线
积分
122
发表于 2019-7-3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没有“安徽话”这么一种方言。总体来讲,安徽可以根据长江和淮河分成三大块:淮河以北,江淮之间,长江以南。如果你遇到一个安徽人并且想与之套近乎,最好先问一下ta家是在皖北还是皖中还是皖南,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三个地方风土人情完全迥异,方言也完全不一样。淮河以北的同学说话一听就是北方人,长江沿岸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南京话也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跟合肥话基本互通),皖南比较复杂,有吴语,徽语,赣语等方言,甚至还有客家话……另外,安徽西南某些县的方言跟武汉话是互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花甲粉也好吃
花甲粉也好吃
当前离线
积分
63
发表于 2019-7-3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湖四海这个词大家都听过,五湖里有一湖就是巢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咸鱼第一人
咸鱼第一人
当前离线
积分
132
发表于 2019-7-3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用文房四宝,分别是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中最好的,除了湖笔是浙江湖州以外,其他都来自安徽。分别是现黄山市的徽墨,宣城市的宣纸,黄山歙县的歙砚。当然,现黄山市的徽笔也是很极品的笔,只不过比起来名气不如湖笔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吃不胖仙子
吃不胖仙子
当前离线
积分
65
发表于 2019-7-3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产酒,文王贡酒,古井贡酒,百年皖酒,宣酒等等等等。基本上除了五粮液和茅台,还有江苏宿迁的洋河酒厂以外,十年上大部分都是安徽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橘猫在线
小橘猫在线
当前离线
积分
106
发表于 2019-7-30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的形成跟徽剧是有直接关系的,当年四大徽班进京,把徽剧带到北京,并且最终跟百家戏曲融合,最终孕育出了京剧,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京剧不算地方戏剧,也就是说京剧是没有归属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李同学
小李同学
当前离线
积分
18
发表于 2019-7-3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姓汪的朋友,你们祖上一定是安徽人,最早只有徽州出汪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