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来已久,庆幸此刻可以落地。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当然这是需要前提的。仪式感很多时候是属于有钱的或有闲的当然也可以是有心的人。这话应该不难理解。
再来说说如何消费仪式感。一当然是要会享受,也就是说能感同身受这一种仪式的意义;二是要懂知足知感恩,且行且珍惜吧;三是能把握仪式感里这一份礼尚往来,仪式往往是互相给予的尊重认同喜爱......
然后说说仪式感群体。老年人对于仪式经历得多也看得淡然,所以于老人而言,仪式感有最好,没有也不会太强求了!中年人同上,当然也可能会同下。年轻人当然是最注重仪式感并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太需要仪式来代入人生记录旅程。最后一个群体孩子,什么都不具备,所有都是要大人给的,包括仪式感。姑且认为孩子是最需要仪式感的群体。
为什么?
仪式,它是一种美好,一种态度,一种激励,一种可以固化的记忆。比如:花了半年时间排练,三个小时化妆,一套价格不菲的演出服,然后只在台上表演了三分钟,你说值不值?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的准备就为了在台上那最耀眼的三分钟,告诉孩子你的付出----值!这便是仪式感给孩子带来的教育意义!比如母亲节给妈妈亲手做一朵花,中秋节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春节过年要收压岁钱,请假也要陪孩子过六一,因为考试第一获得嘉奖......在特定时间重复性地郑重地去做一件事。孩子需要这样的仪式感。所以再没钱再没闲只要用点心,就能为孩子树立起一种正确的仪式教育习惯。有仪式感教育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暖孩子!
对号入座,你对仪式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或许真能暴露你的年龄或是阅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