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前线
›
六安杂谈
›
帖子
返回列表
[闲聊杂谈]
六安竟有41个地名带“猪”字 ,你可知都在哪吗?
[复制链接]
殇心忆
殇心忆
当前离线
积分
368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2-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19年是农历生肖猪年,你知道安徽有多少含“猪”的地名?“猪八戒吃西瓜”是村庄还是景点?猪头石,到底是石头还是村落?值得一提的是六安有41处带”猪“字的地名,全省最多……今天这篇报道,能让你更多了解安徽地名知识和过年习俗。
我省近两百地名带“猪”字猪,在民间有祝福、吉祥、财富的寓意,所以很多老百姓都喜欢“猪”。据了解,我省有很多地方的名字都带有“猪”字。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至少有179 个含“猪”的地名,其中不少都是山峰、河流和村落。
不过同一个名字,有的是山峰,有的却是村落。以“猪头山”为例,记者梳理发现,全省有13 处地名为“猪头山”,它们分布在南陵县烟墩镇、巢湖市开城镇、庐江县汤池镇、金寨县燕子河镇、来安县杨郢乡、歙县坑口乡、广德县杨滩镇、歙县新溪口乡等地。有趣的是,坐落在庐江县汤池镇、歙县新溪口乡和金寨县燕子河镇的“猪头山”,并非是山,而是居民点。
据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人士介绍,庐江县汤池镇的“猪头山”是因为江氏聚居于此,且始建规模较大,故得名江大庄,后来因为村民组坐落在猪头山附近,所以更名为猪头山。而金寨县燕子河镇“猪头山”,是因为村内有一山,形状像猪头,所以该村也就取名为“猪头山”村。
六安、黄山含“猪”地名多要说哪些地区含“猪”的地名多,那非六安、黄山、安庆莫属,分别达41、40、28个。就六安来说,又属金寨含“猪”地名最多,至少有12个,比如大猪圈、野猪垱、野猪塘、猪头地、下野猪凼、猪头冲、野猪埫、野猪坳、猪栏圈、猪头石、野猪沟等。不过“野猪沟”并非是一条沟,而是位于金寨县吴家店镇的一个村落,因为此处常有野猪出入,村庄又位于山沟旁边,故得名。燕子河镇的“猪栏圈”和白塔畈镇的“大猪圈”并不是指猪圈,而是村庄的名字,但名字来源却与猪圈有关,因为当地都曾有一处大猪圈。猪头石也是指长岭乡一个村庄,因为村庄旁有块岩石形似猪头,故得名。
而六安其他地方散布的猪行、马猪行、史家猪行等居民点则是因当地有居民大面积养猪贩猪而得名,比如位于六安市金安施桥镇区的史家猪行村庄,是因为史姓居民居住于此,且从事卖猪行业,故得名。
记者了解到,黄山市含“猪”的地名多集中在祁门县、歙县和黟县,其中猪形山、猪毛槽、猪腰山等都是得名于山体的形状。据相关人士介绍,在黄山耿城镇还有一处风景名胜叫做“猪八戒吃西瓜”。因为从清凉台上眺望,右边有一个石柱,上面直立的一块奇石形状与身穿僧衣的猪八戒相似。对面另一岩柱顶上,有一块形如西瓜的圆石,两石构成“猪八戒吃西瓜”之奇景。
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
安徽省社科联委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说,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看来,两汉时期的养猪业非常发达,牧猪成为人们谋生的一门职业,当时很多老百姓依靠养猪脱贫致富或维持生计。在民俗文化中,因为猪象征着勤劳致富,所以人们还用猪形器物来储蓄零散钱财。
王贤友说,民间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人们一般须在腊月廿五前杀年猪,廿六是封刀日,以后就再不能动刀了。猪杀死后,开剖前要将猪头朝外,烧香谢天地,祈祷神灵赐与幸福。”
“有一首诗,全面赞扬了猪的价值功能:年逢亥岁红运开,人遇贤君定发财。抬头见喜迎富贵,肥猪拱门送福来。满腹经纶题朱笔,进士及第添光彩。”王贤友说,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谐音,唐代考进士以吃猪蹄子为吉祥,希望能金榜题名。于是,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猪笔蹄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浏览过的版块
谈婚论嫁
情感生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