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大气 发表于 2024-3-31 18:02

进入收尾阶段!六安王陵即将揭开千年面纱!


“我们现在进行的是黄肠题凑的复原,一共有11层,目前已经复原到了第5层。” 3月28日,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境内的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原址,文物修复师们正在有序地进行木质文物复原工作。伴随一件件椁木陆续“归位”,历时将近四年的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双墩一号汉墓墓室原貌得以重现。


被誉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双墩一号汉墓,后续的保护与复原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文物保护项目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墓坑防水是世界性难题,基本无成功案例可循,木质文物特别是漆木器脱水、修复等对技术要求特别高。据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徐明飞介绍,近年来,市文物部门围绕墓坑防水、墓坑壁和墓道复原、木质文物修复等工作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邀请重点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专家现场“会诊”。最终由出土漆木器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编制了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修复方案并经专家多次论证,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实施了该保护项目,2020年正式开展修复工作。


据现场负责人、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保护工程部胡珂介绍,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工程是一个综合性项目,第一阶段是墓坑的防水防潮和墓道及墓坑壁的复原,第二阶段是墓坑内木质文物和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目前,第一阶段已完成,为黄肠题凑椁室的复原提供了重要的保存环境,第二阶段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8月底之前会全部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文物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比如你现在看到的已经复原过的椁木,之前要经过提取、清洗、滴渗加固、干燥矫形、胎体修复等多个流程,才能最终回到墓内原先的位置。”胡珂指着地上堆放的一排椁木说。

除了精细复杂的复原工作,文物的归位工作也十分有讲究。记者在双墩一号汉墓修复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黄肠题凑的复位工作。“黄肠题凑是汉代帝王和诸侯王及被皇帝特许的重臣死后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葬制,象征着无上的身份和地位,这种葬制在安徽属首次发现,保存十分完好。复原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一块椁木摆放的方向以及位置都要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所以这个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徐明飞介绍说,每一件文物“归位”时都将严格按照清点时的测量数据进行全站仪精准放样,最大限度保证复原的精准度。



“近几年,除了开展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工作外,我们还实施了王陵区‘四对八墩’本体修复与环境整治、安全技术防范等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征用了200多亩土地,为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六安汉代王陵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双墩一号汉墓及整个王陵核心区文物得到了修复,环境得到了改善,文物安全形势得到了根本好转。同时,我们加大文物宣传力度,建立了标识系统,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历史文化研学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将王陵区打造成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学习、宣传汉文化和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徐明飞说。
知识链接:
“黄肠题凑”是汉代的一种特殊葬制,主要用于帝王陵墓。其构造特点是使用去皮后的柏木(黄心柏木)堆垒成框型结构,围绕棺椁(古代丧礼中用来保护尸体的棺材)形成一道墙。
“黄肠”指的是这些柏木的颜色(淡黄色),而“题凑”则指木头端头向内排列的方式。这种葬制体现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具有防腐作用。虽然原本是帝王的专用葬制,但经天子特许,一些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使用。
来源:皖西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进入收尾阶段!六安王陵即将揭开千年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