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六安市发改委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通报了2019年六安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安排。
(图片源于网络)
一、2019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
2019年,市政府共安排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108个、年度计划投资额98.7亿元。
截至12月底,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111.5亿元、超年度计划13个百分点。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额71.5亿元、新建项目完成投资额40亿元。
高台小区、春天佳苑二期、皋城中路改造、一水厂二期、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扩建、特殊教育中心迁建、金安区金桥小学、裕安区三里岗小学改扩建等49个项目开工并快速推进。
寿春西路桥、龙河路桥、佛子岭西路改造、龙河东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图书馆装修、市中医院综合楼、开发区皋陶学校等42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强化项目精细管理。
优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控流程,修订完善了《六安市本级政府性投资计划项目管理导则(2019年修订版)》,实现项目决策、计划管理、招标投标、决算审计等方面“闭环”管理。同时,加大对项目谋划储备库、前期工作库和年度计划库的动态管理,形成了“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二是强化四级调度机制。
按照“条块结合、以上率下”的原则,全面实行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区级政府、实施单位四级调度机制。重点强化市政府领导分工负责制,按照职责分工对项目牵头推进,及时掌握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纳入各自月重点工作清单。
三是强化台账管理。
建立项目工作台账,明确各环节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按月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通报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项目的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规委会、土委会等,做到“会议推着项目走”,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
四是着力强化年度资金保障。
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申报政府专项债券、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有效缓解市本级财政资金压力,淠河总干渠(九里沟-青龙堰)东部新城段综合治理、一水厂二期、市血站血液安全监测中心等重点工程及一批棚户区改造、土地收储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制定了年度计划优化方案,调整资金用于进度较快的项目,确保政府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三、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安排
根据《导则(修订)》有关规定和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于2019年10月上旬向市直有关单位征集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计划项目,计划已经2019年12月23日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即将印发组织实施。今年的计划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聚焦工程收尾保续建。
集中资金保障续建项目建设,优先安排竣工扫尾项目,合理确定建设工期和施工标段,精简资金安排,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2020年安排计划竣工项目55个,占全部项目的73.3%,其中有8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聚焦城市短板保民生。
集中资金保障城市功能补短板项目,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实施中心城市“畅强补”专项行动,优先安排城区义务学校、公办幼儿园、老城区支路路网等改善民生项目。
三是聚焦征迁安置保稳定。
继续集中资金解决征迁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让征迁市民早日安家”、安置房“两补一化”等专项行动,切实加快安置房移交和回迁进度,改善城区安置小区居住环境。安排34.72亿元用于安置房建设,4.5亿元用于解决历年征地拆迁遗留问题,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020年计划继续分列年度投资计划、争取实施计划和前期工作计划。年度投资计划项目75个,总投资348.2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9个、新建项目16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额146.6亿元,其中市财政资金64亿元。
争取实施计划项目8个,待债券资金、融资资金、上级补助资金等落实后启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计划项目59个,待前期工作完成、建设资金落实后,适时启动项目建设。
市发改委将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及有关区政府,认真抓好年度投资计划的执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