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杂谈] 六安70后医生夫妻志愿扎根深山,甘当600多村民24小时的白衣天使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7-2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1.jpg
21年,5040次出诊
3辆摩托车的损耗,方圆15公里的守护
41岁的晓天镇桃李村村医彭涛坚守依然不改初心
在安徽舒城、霍山、岳西三县交界处,有一个最偏远的小山村——晓天镇桃李村。这里海拔800米,距离集镇27公里,山高坡陡,从这里下山到镇上开车就至少需要1个小时。我们今天要探访的主人公在此地坚守21年。
2.jpg
车子从晓天镇出发,一个多小时驶到查湾村。据司机介绍,这是距离桃李村最近的一个集市,村里的买办一般都是在这里完成。从查湾继续前行,山路窄,仅容一车过。向车窗外望去,远处半山腰的水泥路在苍翠浓郁间若隐若现。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有许多硕大的飞鸟在空中盘桓。这里农户居住分散,全村只有629人,其中建档立家贫困户就有136人。
——方圆15公里的守护 他骑坏3辆摩托车
初见彭涛,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黝黑的脸庞上深刻着随和和善良。1998年,在大部分同龄人都纷纷奔向大城市的时侯,他毅然选择留在家乡,全身心的投入到医疗工作中,为乡亲们治病送药,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
3.jpg
“还是受家庭影响吧,爷爷是名中医,初中毕业开始跟着爷爷学医。98年3月开始在桃李村卫生室工作,后来,由于县政府对乡村医疗的重视,07年有幸在六安卫校学习3年,去年取得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身着一套白里泛着黄的医用大褂,从学校里的一间小办公室到今年新办的卫生室;从徒步看诊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彭涛在这里一待就是21年。
“1997年,村子里才开始通泥土路,看诊基本靠步行,到2008年水泥路才开始修建,那时候开始买了摩托车,看诊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彭涛回忆道,到目前为止,已经骑坏了3辆摩托车。
4.jpg
桃李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之间,距离县城较远,且村子里大多是老人。全村村民的健康信息在彭涛的心里都有一本账。问及日常工作内容,彭涛坦言道“大概每月出诊20余次,除了日常的看诊以外,平时还帮助村民代买药品以及帮助报销”。
桃李村村支部书记储成炉告诉我们:“除了本村的村民,岳西县的头陀村和霍山的桃里河村,也需要彭医生去看诊,出诊范围大概在方圆15公里左右”。21年,彭涛一步一个脚印踏遍了山乡的每一个角落。
5.jpg
——见过繁华三千,都不如在你身边
彭涛坚守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女子的默默支持。这个人就是彭医生的妻子储凤君。
初见储凤君,她正在厨房忙碌着午饭。听到声响她从厨房逆光走出来,那一刻,照进我眼睛的是一张洋溢着幸福的面庞。
6.jpg
彭涛的妻子储凤君毕业于合肥市卫生职业学校,对医学有着同样的热爱。“那时候我在上学,他做村医,我们经常一起探讨医学上的知识。”储凤君翻看着那些年写过的书信感叹到:“如今,留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只有我们两个了”。
为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彭涛深入每一个贫困户家庭进行摸底排查,详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听取他们的诉求,并积极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认真履行家庭医生签约和履约工作。桃李村共有157户,贫困户接近三分之一。
“有时候他出去买药或出诊了,遇到紧急的病人,我会帮病人搭把手。”储凤君笑着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守下去,我支持他!”,对于丈夫的选择,这样一位明媚的女子,一颦一笑间,我们能看到她心底的崇拜与幸福。
然而,在提及父母的时候,她的眼神却瞥向了别处,很久才补充一句:“这么多年觉得最对不起的还是自己的父母,老母亲70岁了还在镇上帮我照顾上初三的孩子“。
毕业于合肥市卫生职业学校的储凤君走出过大山,也见过山外大城市的繁华,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这座山里,她说:“我见过繁华三千,都不如在他身边。“
“那你有没有想过离开呢?”
“村里这么多的老人和小孩,我们走了他们该怎么办啊......”
——全村600多人 24小时的“120”
这些年,在彭涛的出诊记录里,也出现过很多紧急的时刻。
2017年9月3日,彭涛回忆道,村民刘会连在山里被马蜂蜇伤,疼痛难忍,躺在家中,大呼大叫,生命垂危。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奔向病人家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速行走之后,他来到了病人身旁,此时的刘会连面部臃肿,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生命特征极不乐观。鉴于村里医疗条件不足,紧急处理后,他当机立断联系上了车子将刘会连送到医院,随后,又为她准备贫困手册等相关资料以便老人报销。由于救治及时,刘会连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后,顺利康复。
7.jpg
“像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村里交通不方便,很多老人也不懂这些流程。我只是尽我所能帮一点是一点”彭涛笑道。
2018年1月的一天下午,彭涛接到村支部书记储成炉的电话,说70岁的储成丙到距家十多公里的查湾街道亲戚家办事,回家途中,突感不适,渐渐地体力不支,一下子摔倒在厚厚的积雪中。听完,彭涛立刻背上医药箱匆匆赶去……
那是正值冬天,积雪有一尺多深,山路蜿蜒狭窄,车子根本无法通行。加上事发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彭涛便嘱咐储成炉做一些应急的处理,随即组织了六七个村民带了两床棉被,一同赶往现场救援。抵达现场后,彭涛便带着大伙在路边砍了几棵竹子自制了一副担架,将老人扶上去,盖好棉被,深一脚浅一脚的往村里赶。此时积雪已达50多公分,十几里的雪路,彭涛和大伙你抬一会我抬一会,一行人走了5个多小时,天黑了就借来手电筒,8点钟左右才抵达老人的家,雪水、汗水浸湿了所有的人。安顿下来,彭涛又立即给老人量血压,听诊,服药,挂水,给老人擦洗。晚上9点多钟,看到老人渐渐好转,彭涛才松了一口气。
8.jpg
“彭医生对老人好啊,大家有个伤风感冒的,365天真的随叫随到,是全村人的主心骨”,桃李村村民侯大爷告诉我们:“有一年冬天,我家人感冒发烧的厉害,半夜十一点给他打电话,彭医生二话不说走了5华里路到我家看病,真的太感动了”。
据了解,近年来,舒城县积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组建了337支健康服务团队和22支健康管理团队,1290名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人员上门为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体检、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转诊服务。全县家庭医生签约246786人,彭涛医生,只是他们其中普通而又特别的一个代表。家庭签约医生的数量占常住人口的32.1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卡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的有偿签约费用全部由政府代缴。截至目前,全县脱贫成效显著。
发表于 2019-7-2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不容易,有能力有技术,却扎根在小山村内,很伟大
发表于 2019-7-2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医生真的是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