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勇士,平安归来!
本帖最后由 六安365 于 2023-12-26 11:03 编辑12月25日上午10时,一辆大客车驶入六安蓝天救援队培训基地,结束驰援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任务的12名队员一下车,等候多时的家属、队友,用鲜花、掌声和拥抱填补多日的牵挂。
“卢胖胖,胖胖……”看到爱人卢家银平安归来,孔德萍跑上前去紧紧牵住他的手。当天,是两人约定领结婚证的日子,原本已经做好了推迟的打算,没想到时间卡的刚刚好。 “他们平安归来,我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孔德萍说。这些天里她一直在手机上关注着积石山地震救援的进程,在她看来,“爱人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特别骄傲!”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灾情牵动人心。接到省协调中心指令,六安蓝天救援队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参与实施救援,集结了包括卢家银在内12名队员,携带3辆车,以及御寒衣物、医用物品、急救物资、破拆工具专业救援设备、市红十字会和社会捐赠的物资等,于12月20日中午出发赶赴甘肃。
从平地到高原,1600公里的路程,队员们轮流开车,一刻也不敢懈怠。经过20多个小时“狂奔”,在21日上午10点前顺利抵达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
由于当地村镇的房屋不少都是土墙和翻新的砖墙,有的建筑年龄甚至长达百年,所以地震造成了这些年久失修房屋毁灭性倒塌。目睹了地震带来的满目疮痍,大家顾不得身体的疲惫,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既然去了,就要竭尽全力去救援。”六安蓝天救援队副队长梁宝说。46岁的他是队里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救援经验十分丰富。据其介绍,根据当地指挥部的安排,队员们主要负责协助开展地震救援相关事宜,包括救灾物资的转运和发放,参与搭建帐篷等。大家也带了一些常用的地震救援工具,如果现场需要参与救援,可以马上着手进行。
在救援过程中,低温给大家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积石山县的震中处于山区,白天的气温也只有零下几度,到了夜里,气温陡降到零下十几度,寒气更是逼人,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几乎难以入眠。不仅如此,还经常有余震的“威胁”。据梁宝回忆,22日凌晨,一场 4.2级左右的余震惊醒了不少队员。当时震感非常明显,有队员反映桌上的东西都被震到了地上,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斗志。
震后,灾区群众对医疗的需求也在增加。作为救援队中的医务人员,来自市中医院眼科的张飞此前参与过土耳其地震的救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次,他和同伴们先后深入当地多个村庄,利用专业医疗知识,为受灾民众提供及时的医疗帮助。在积石山的这些天里,一个孩子的一声“叔叔”深深印在了张飞的脑海里。“那是参与救援的第二天,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我们正在一个村子进行医疗巡查,路过一户人家正赶上吃饭,这个孩子迎着我就喊,‘叔叔,快来吃饭’,一点也不认生。”瞬间,张飞就想起了家里四岁半的女儿,以及电话中稚嫩的叮嘱,“爸爸,你要注意安全,等回来我去接你。”
12月22日,中国妇女报推送的一条视频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视频里,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一个广场上,一名身着蓝天救援队制服的女子抱起了一个灾区的孩子,两人的互动显得格外温暖。视频里的这名女子是六安蓝天救援队的预备队员刘伟,也是此行12名队员中唯一一名女性队员,主要负责队友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此过程中,也是克服了种种不便,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圆满完成了任务。“虽然是女同志,但没有什么不可以,以后如果有救援需要,我还是会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刘伟如是说。奋战数日,她和伙伴们一样,嘴唇起了皮,嗓子也有些沙哑,但态度却很坚定。
6天5夜,历时156个小时,虽然已经回到六安,但与积石山民众结下的情谊还在心头温热。“非常辛苦,但是值得!” 说起灾区救援的经历,六安蓝天救援队队长吴志祥也是感慨万千,“每一次的成功救援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训练,提升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参与到各类公益活动中,尽可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来源: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珊珊 王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