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被借给日本展出,两岸民众都怒了!
本帖最后由 龙河路话事佬 于 2019-1-14 15:38 编辑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馆出借的系列文物即将展出,又一次引发两岸网民的怒火。
不仅因为其中一件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纸卷出炉近1400年后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可谓“展一次伤一次”,还因为这篇书法所代表的“气节”。
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平息岛内网民愤怒,还公开互相推卸责任,截至去年11月29日都未谈定日本博物馆的“回馈”展品。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樊波成表示,颜真卿《祭侄文稿》几乎可以说是唐代书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迹,和他平时的字大不相同,同时具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鉴定价值,还有精气神价值。
一般而言,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览或是具体展览规格的文物。例如,根据中国大陆规定,元代以前的书画、丝作品都被禁止出国(境)展览。
早在去年,黃智贤便在《夜问打权》中多次抨击,称“如果在日本展出,宁可这个国宝回到北京去!”
“颜真卿‘复活’也写不出的真迹”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东京博物馆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黄昏的复活之药 的简单回复中就可略窥一二:“《兰亭集序》正本失传已久现在只有复制品,所以现在来看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行书手稿。”
台湾一名有25年收藏经验的专业古董收藏家在《故宫外借国宝,文物保存掀危机》一文中指出,《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兵变,势如破竹般直捣京城,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镇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颜氏一门30余口被害。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尸骸,悲愤莫名,挥泪写下《祭侄文稿》。
微博人文艺术大V@苏耷水 质疑道,“《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了,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下这么个遗迹。这种东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献媚的吗?”
社交媒体截图
“展一次伤一次”
@苏耷水 还质疑道,“《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了,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下这么个遗迹。这种东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献媚的吗?”
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富有感情的真迹,同时具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还有精气神价值,拿来作为政治交好筹码的行为非常不妥。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24日,台北故宫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出借颜真卿《祭侄文稿》和怀素《自叙帖》给东京国立博物馆时,就已引发岛内民众质疑“对日本太大方”,台北故宫内部还为此互相推诿。
台湾一节目主持人更是直接质问当局:你凭什么让它出去!?
“纸寿千年绢五百”
网友们的顾虑也并不无道理
除了文物所蕴含的“气节”与历史转折意义,此次出借之所以令众多网民气愤不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文物保护。《祭侄文稿》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现在,全靠1400多年来历代收藏家和博物馆悉心呵护才达成。
台湾古董收藏家在台媒撰文指出,站在文物收藏和鉴赏的角度而言,“纸寿千年绢五百”自古有云,这是所有收藏家都明白的事,台北故宫没道理不知道。
这类纸本文物,本身就属极脆弱、极易损的国宝,可谓展一次伤一次,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文化交流确实重要,但未必要出借《祭侄文稿》这种国宝等级的文物,何曾见过或听闻法国卢浮宫将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的微笑》出借(连离开卢浮宫都不行)。
针对此事大家怎么看?
一张纸还要风雨飘摇 国宝还能随便出国的......那我们从国外寻回还有啥意义 台湾。。。。无语 怎么看?不给日本人看
页:
[1]